• 188-6157-2139

“节朴”分享|90%家长忽略的干预盲区:食物不耐受如何加剧自闭症状

机构:昆成中国

发布:2025-02-26 10:06:39

食物不耐受是由于我们人体因消化酶缺乏,食物成分代谢障碍,肠道敏感或功能异常,食物中的天然化学物质不耐受,食品添加剂不耐受,心理因素,遗传因素,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等状况,对某些食物成分的消化、吸收或代谢能力不足,导致进食后出现不适反应。

 

如果食用了不耐受的食物,容易导致孤独症儿腹胀、腹痛、便秘、腹泻等胃肠道问题。进而出现饮食问题、睡眠障碍,以及种种不适感,亦会引发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,或增加自我刺激行为等。

 

 

孤独症儿童通常肠道屏障功能较弱,易出现肠漏症,使未完全消化的食物颗粒、毒素等进入血液循环系统,导致全身炎症反应,引发多种健康问题。同时通过“肠-脑轴”影响大脑功能,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、行为、思维中出现紊乱,以及焦虑、易怒等情绪问题,加重孤独症儿童社交与行为方面的核心症状。

 

同时严重的食物不耐受也会造成营养吸收不良,无法满足孤独症儿童肌肉、骨骼、筋膜、神经等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。

 

 

孤独症儿童除沟通与社交障碍、重复行为兴趣狭窄等核心特征外,相当一部分孩子还常常伴随挑食、便秘、睡眠障碍、情绪问题、多动、兴奋、专注力不足等状况。如果出现以上状况,除特教课程,建议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(食物特异性IgG),以及胃肠道功能检查。

 

孤独症儿童食物不耐受的改善策略:

调整饮食结构,严格忌口,避免摄入不耐受食物。一般需忌口3个月至6个月不等,具体视儿童个体情况而定。

通过穴位康复手法、艾灸、食养等传统医学调理体质,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。

选用替代食物。如乳糖不耐受者,可用植物奶替代。麸质不耐受者,可用大米、小米、芝麻替代。蘑菇不耐受者,可用芹菜、胡萝卜、生菜等替代,等等。

补充儿童需要的酶制剂

均衡饮食,确保忌口某些食物后,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。
不耐受食物管理与恢复策略:

按改善计划,不耐受食物忌口至指定日期,可尝试逐渐恢复。从小量开始,且每次只引入1种食物,并且从极少量开始,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,同时记录同时摄入的其他食物。

建议观察2-3天,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后再逐渐增加摄入量,直至恢复正常饮食。

一种食物恢复后,再引入另1种忌口食物,重复以上二步操作。

恢复期间,保持穴位康复、食养等体质调理。

 

【注意:食物特异性IgG,参与长期免疫保护,与食物不耐受相关,可能引起慢性症状,如消化不良、头痛等。而食物特异性IgE,参与即时性过敏反应,与食物过敏相关,可能导致急性、严重的过敏反应。】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昆成中国

咨询电话:18861572139(微信同号)

地址:无锡市新吴区行创四路111号民生大厦8楼

 

相关阅读